期刊目錄列表 - 68卷(2023) - 【師大學報】68(1)三月刊
Directory
唐代道教《坐忘論》的思想史意義——宋朝士大夫的觀點
作者:鄭燦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卷期:68卷第1期
日期:2023年3月
頁碼:1-22
DOI:https://doi.org/10.6210/JNTNU.202303_68(1).0001
摘要:
唐代是道教思想開花結果的輝煌時代,當時的道教界轉化了《莊子》「坐忘」的概念,撰著出三篇「坐忘論」,其中以高道司馬承禎的《坐忘論》最為有名。除了在道教內部產生深遠影響之外,也引起宋代以降士大夫階層的關注,但是這種現象常常被學界忽略。本文即聚焦宋代的士大夫對於司馬承禎《坐忘論》的討論與回應,希望考察「坐忘論」的議題在思想史上所激起的漣漪。
關鍵詞:司馬承禎、宋代、坐忘論、思想史、唐代
《詳全文》
參考文獻:
- 北宋‧李光,《莊簡集》,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北宋‧呂本中,《官箴》,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北宋‧呂陶,《淨德集》,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北宋‧張方平,《樂全集》,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北宋‧張耒,《柯山集》,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展開更多
- 北宋‧李光,《莊簡集》,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北宋‧呂本中,《官箴》,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北宋‧呂陶,《淨德集》,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北宋‧張方平,《樂全集》,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北宋‧張耒,《柯山集》,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北宋‧晁逈,《法藏碎金録》,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北宋‧晁逈,《昭德新編》,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北宋‧晁逈,《道院集要》,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宋‧朱熹,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第6冊,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86。
- 宋‧朱熹,陳俊民校編,《朱子文集》,第5冊,臺北市:德富文教基金會,2000。
- 宋‧朱熹,呂祖謙輯,《近思錄》,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宋‧張君房編,李永晟點校,《雲笈七籤》,第4冊,北京市:中華書局,2003。
- 宋‧曾慥,《道樞》,收入張繼禹(主編),《中華道藏》,第23冊,北京市:華夏出版社,2004。
- 宋‧程顥、程頤,王孝魚點校,《二程集》,第1冊,臺北縣: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
- 南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 南宋‧呂祖謙,《少儀外傳》,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南宋‧呂祖謙,《東萊別集》,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南宋‧真德秀,《西山讀書記》,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南宋‧張鎡,《仕學規範》,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南宋‧陸游,《渭南文集》,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南宋‧陸游,《劍南詩稿》,收入清‧高宗乾隆皇帝敕纂,《景印摛澡堂四庫全書薈要》,臺北市:世界書局,1988。
- 南宋‧劉清之,《戒子通録》,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元‧陶宗儀,《說郛》,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明‧呂柟編,《二程子抄釋》,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明‧薛蕙,《考功集》,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清‧李光地等編,《御纂朱子全書》,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清‧郭慶藩輯,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臺北縣: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
- 清‧陳夢雷輯,《古今圖書集成》,上海市:中華書局,1934。
- 清‧黃宗羲,《宋元學案》,第1冊,臺北市:華世出版社,1987。
- 清‧黃宗羲,《明儒學案》,下冊,臺北市:華世出版社,1987。
- 清‧黃宗羲編,《明文海》,收入清‧紀昀等總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 中嶋隆藏,〈『道樞』卷二所收「坐忘篇上‧中‧下」小考〉,《集刊東洋學》,100號(2008),頁116-133。
- 中嶋隆藏,〈『道樞』卷二所收「坐忘篇下」と王屋山唐碑文『坐忘論』—『道樞』卷二所收「坐忘篇上‧中‧下」小考訂補〉,《東洋古典學研究》,27集(2009),頁29-46。
- 方光華、曹振明,《張載思想研究》,西安市:西北大學出版社,2015。
-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 朱越利,〈《坐忘論》作者考〉,《炎黃文化研究》,7期(2000),頁99-104。
- 朱越利,〈《坐忘論》作者考〉,載於《道教考信集》,頁48-61,濟南市:齊魯書社,2014。
- 吾妻重二,〈太極圖的形成—圍繞儒佛道三教展開的再探討〉,載於曹峰(主編),《日本學者論中國哲學史》,劉黛譯,頁198-215,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 竺沙雅章,〈宋初政治與宗教〉,張其凡譯,載於《宋朝的太祖和太宗—變革時期的帝王》,方建新譯,頁165-186,杭州市: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 金中樞,《宋代學術思想研究》,臺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9。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卷2,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 唐明邦,《邵雍評傳》(附 陳摶評傳),南京市: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 孫克寬,《宋元道教之發展》,臺中市:東海大學,1965。
- 神塚淑子,〈『坐忘論』成立前史—六朝隋唐道教における心齋坐忘とその周邊〉,《東方學》,138輯(2019),頁1-21。
- 神塚淑子,〈司馬承禎『坐忘論』について—唐代道教における修養論〉,載於《道教経典の形成と仏教》,頁429-456,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17。
- 神塚淑子,〈補論石刻坐忘論をめぐって〉,載於《道教経典の形成と仏教》,頁457-473,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17。
- 神塚淑子,〈則天武后期の道教〉,載於《道教経典の形成と仏教》,頁410-428,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17。
- 秦家懿,《朱熹的宗教思想》,曹劍波譯,廈門市: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
- 梁紹輝,《周敦頤評傳》,南京市: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 陳垣編纂,陳智超、曾慶瑛校補,《道家金石略》,北京市:文物出版社,1988。
- 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 傅璇琮(主編),《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 鄭燦山,〈唐代初中期道教的「坐忘論」〉,載於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30輯,頁397-417,北京市:中華書局,2016。
- 鄭燦山,〈唐代道教三篇《坐忘論》考證〉,載於《六朝隋唐道教文獻研究》,頁157-177,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2014。
- 盧國龍,《中國重玄學》,北京市:人民中國出版社,1993。
- 盧連章,《程顥程頤評傳》,南京市: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 鍾來因,《蘇軾與道家道教》,臺北市:學生書局,1990。
- 龔杰,《張載評傳》,南京市: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 Baldrian-Hussein, Farzeen. “Alchemy and Self-Cultivation in Literary Circles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Su Shi (1037-1101) and His Techniques of Survival.” Cahiers d’Extrême-Asie 9 (1996-1997): 15-53.
- Köhn, Livia. Seven Steps to the Tao: Sima Chengzhen’s Zuowanglun. Nettetal, Germany: Steyler Verlag, 1987.
- Schipper, Kristofer, ed. Concordance du Tao-tsang. Titres des ouvrages. Paris, France: EFEO, 1975.
- Schipper, Kristofer, and Franciscus Verellen, eds. The Taoist Canon: A Historical Companion to the Daozang.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4.
Journal directory listing - Volume 68 (2023) - Journal of NTNU【68(1)】March
Directory
Intellectual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aoist Zuowanglun during Tang Dynasty: Viewpoints of Scholar-Bureaucrats from Song Dynasty
Author: Tsan-Shan Che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Professor)
Vol.&No.:Vol. 68, No. 1
Date:March 2023
Pages:1-22
DOI:https://doi.org/10.6210/JNTNU.202303_68(1).0001
Abstract:
Taoism flourished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nd Taoists produced several work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zuowang” to spread Taoism. Three of these works share the same name, Zuowanglun, and one was authored by the famous Taoist Sima Chengzhen. Sima’s work gained popularity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Intellectuals have discussed various aspects of Sima’s Zuowanglun, including its significance to moral practice, politics, and literature.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Sima’s Zuowanglun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Keywords:Sima Chengzhen, Song dynasty, Zuowanglun, intellectual history, Tang dynas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