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目錄列表 - 65卷(2020) - 【師大學報】65(2)九月刊(本期專題:道教丹道研究)
Directory
《凝陽董真人遇仙記》淺析──董守志、登真洞、全真道
作者:山田俊(日本熊本縣立大學文學部教授)
卷期:65卷第2期
日期:2020年9月
頁碼:27-46
DOI:10.6210/JNTNU.202009_65(2).0002
摘要:
祿昭聞編之《凝陽董真人遇仙記》是金朝董守志的修道故事。董守志的活動時期因與早期全真道屬同世代,而劉天素《金蓮正宗仙源像傳》、陳致虛《上陽子金丹大要列仙志》等後世全真道文獻則將董守志視為劉海蟾之門徒。但起碼據《凝陽董真人遇仙記》,董守志與早期全真道沒有直接交流。董守志與全真道之間的關係因而有商榷之處。本文以《凝陽董真人遇仙記》為主要研究文本,並參照〈重修三清閣記〉等其他相關資料,得出結論如下:《凝陽董真人遇仙記》將本來沒有關係的登真洞逸聞與董守志故事連結起來,而在「創作」過程當中,參照《太上九要心印妙經》等疑似張果撰的文獻及其相關傳承。〈重修三清閣記〉一文則既重看《凝陽董真人遇仙記》的董守志修道故事,亦重視「張氏之仙流」,而把兩者連結起來。全真道後來關注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董守志等丹道系譜,故使得如「劉海蟾、董凝陽」般的系譜在全真道文獻中扎了根。
關鍵詞:〈重修三清閣記〉、登真洞、董守志、《凝陽董真人遇仙記》
《詳全文》
參考文獻:
- 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收入《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 元和郡縣圖志》(北京市:中華書局,1983)。
- 唐‧張果,〈題登真洞〉,載於《全唐詩》,彭定求等(編)(北京市:中華書局,1985),卷860,頁9718。
- 宋‧王俞,〈登真洞〉,載於《隴南金石校錄》,趙逵夫(主編)(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頁880。
- 宋‧佚名,《內丹秘訣》,收入《正統道藏》,第40冊(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79)。
- 宋‧魯某,〈題登真洞詩〉,載於《隴南金石校錄》,趙逵夫(主編)(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頁869。
» 展開更多
- 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收入《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 元和郡縣圖志》(北京市:中華書局,1983)。
- 唐‧張果,〈題登真洞〉,載於《全唐詩》,彭定求等(編)(北京市:中華書局,1985),卷860,頁9718。
- 宋‧王俞,〈登真洞〉,載於《隴南金石校錄》,趙逵夫(主編)(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頁880。
- 宋‧佚名,《內丹秘訣》,收入《正統道藏》,第40冊(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79)。
- 宋‧魯某,〈題登真洞詩〉,載於《隴南金石校錄》,趙逵夫(主編)(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頁869。
- 北宋‧佚名,《太上九要心印妙經》,收入《正統道藏》,第7冊(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79)。
- 北宋‧宋京,〈游鸑鷟山登真洞二首〉,載於《隴南金石校錄》,趙逵夫(主編)(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頁870。
- 北宋‧劉季孫,失題詩,載於《隴南金石校錄》,趙逵夫(主編)(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頁868。
- 南宋‧時敏,〈宋故崔公墓志銘〉,載於《隴南金石校錄》,趙逵夫(主編)(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頁872。
- 南宋‧陳楠,《翠虛篇》,收入《正統道藏》,第40冊(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79)。
- 南宋‧陳葆光,《三洞群仙錄》,收入《正統道藏》,第53冊(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79)。
- 南宋‧曾慥,《道樞》,收入《正統道藏》,第34冊(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79)。
- 元‧秦志安,《金蓮正宗記》,收入《正統道藏》,第5冊(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79)。
- 元‧脫脫,《宋史》(北京市:中華書局,1987)。
- 元‧脫脫,《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北京市:中華書局,2020)。
-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收入《四部叢刊三編》,第56冊(上海市:上海書店,1985)。
- 元‧陳致虛,《上陽子金丹大要列仙誌》,收入《正統道藏》,第40冊(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79)。
- 元‧祿昭聞(編),《凝陽董真人遇仙記》,收入《正統道藏》,第9冊(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79)。
- 元‧劉天素、謝西蟾,《金蓮正宗仙源像傳》,收入《正統道藏》,第5冊(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79)。
- 元‧戴起宗,《紫陽真人悟真篇註疏》,收入《正統道藏》,第4冊(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79)。
- 元‧佚名,〈重修三清閣記〉,載於《隴南金石校錄》,趙逵夫(主編)(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頁878。
- 元‧佚名,《體玄真人顯異錄》,收入《正統道藏》,第18冊(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79)。
- 明‧白雲霽,《道藏目錄詳註》,收入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第1卷第1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68)。
- 明‧李賢、彭時(編),《大明一統志》,http://shanben.ioc.u-tokyo.ac.jp/main_p.php?nu=B2443000&order=rn_no&no=00378,2020年10月29日下載。
- 明‧馬在田,〈登真洞題詩〉,載於《隴南金石校錄》,趙逵夫(主編)(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頁886。
- 明‧錢士昇,《南宋書》,收入《二十五別史》,第16冊(濟南市:齊魯書社,2000)。
- 清‧秦武域纂修,《乾隆兩當縣志》,收入《中國地方志集成 甘肅府縣志》,第23輯(南京市:鳳凰出版社,2008)。
- 清‧德俊修,韓塘纂,《道光兩當縣新志》,收入《中國地方志集成 甘肅府縣志》,第23輯(南京市:鳳凰出版社,2008)。
- 清‧穆彰阿、潘錫恩,《大清一統志》,收入《四部叢刊續篇》,第31冊(上海市:上海書店,1984)。
- 清‧羅彰彝纂修,《康熙隴州志》,收入《中國地方志集成 陝西府縣志》,第37輯(南京市:鳳凰出版社,2007)。
- 丁原明、白如祥、李延倉,《早期全真道教哲學思想論綱》(濟南市:齊魯書社,2011)。
- 丁培仁,《增注新修道藏目錄》(成都市:巴蜀書社,2007)。
- 山田俊,〈金朝早期道教石刻與文獻資料解析〉,《師大學報》,64卷1期(2019),頁31-54。doi:10.6210/JNTNU.201903_64(1).0002
- 山田俊,〈侯善淵思想淺析〉,《中國本土宗教研究》,1輯(2018),頁50-67。
- 山田俊,〈唐淳《黃帝陰符經注》の思想と道教思想史上の位置〉,《熊本縣立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論集》(熊本県立大学大学院文學研究科論集),7號(2014),頁1-24。
- 山田俊,〈劉處玄思想再考──《黃帝陰符經注》を中心に〉,《熊本縣立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論集》(熊本県立大学大学院文學研究科論集),10號(2017),頁96-120。
- 毛成身,〈劉海蟾史有其人〉,《焦作大學學報》,4期(2016),頁46-50。
-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 任繼愈(主編),《道藏提要(修訂本)》(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 朱越利,《道藏分類解題》(北京市:華夏出版社,1996)。
- 李學成,〈女真姓名風俗考〉,《黑龍江民族叢刊》,3期(2016),頁95-99。
- 侯震,〈金宣宗朝武將賜姓略議〉,《學術交流》,總251期(2015),頁196-200。
- 張輝,〈兩當碑文《宋故崔公墓志銘》研究〉,《檔案》,7期(2018),頁43-50。
- 趙逵夫(主編),《隴南金石校錄》(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 劉永海,〈元代道教史籍體裁略論〉,《晉陽學刊》,4期(2007),頁99-104。
- 劉永海,〈試論元代道教史籍──兼論道教史家和道教史學〉,《甘肅社會科學》,3期(2005),頁156-160。
- 劉永海,〈道教仙傳述略〉,《圖書與情報》,4期(2006),頁113-121。
- 劉永海,《元代道教史籍研究》(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10)。
- 劉永海、郝秋香,〈論元代道教史籍編纂義例〉,《唐山師範學院學報》,31卷4期(2009),頁58-62。
- 潘雨廷,《潘雨廷著作集 道藏書目提要》(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 蔡副全,〈張果事蹟新考〉,《世界宗教研究》,4期(2019),頁92-105。
- 蕭登福,《正統道藏總目提要》(臺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
- 龔延明、祖慧(編著),《宋代登科總錄》(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 龔延明、祖慧,傅璇琮(主編),《宋登科記考》(南京市: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 Schipper, Kristofer and Franciscus Verellen, eds. The Taoist Canon: A Historical Companion to the Daozang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4).
Journal directory listing - Volume 65 (2020) - Journal of NTNU【65(2)】September (Special Issue: Studies on Taoist Dantao)
Directory
Basic Research on Ningyang Dong Zhenren Yuxianji: Connections between Shou-Zhi Dong, Dengzhendong, and Quanzhen School
Author: Takashi Yamada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Prefectural University of Kumamoto, Professor)
Vol.&No.:Vol. 65, No. 2
Date:September 2020
Pages:27-46
DOI:10.6210/JNTNU.202009_65(2).0002
Abstract:
Zhao-wen Lu (祿昭聞)’s Ningyang dong zhenren yuxianji (《凝陽董真人遇仙記》) is a monastic record of Shou-zhi Dong (董守志) in the Jin dynasty. The activity period of Shou-zhi Dong is almost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early Quanzhen School. Tian-su Liu (劉天素) and others’ Jinlian zhengzong xianyuan xiangzhuan (《金蓮正宗仙源像傳》) and Zhi-xu Chen’s (陳致虛) Shangyangzi jindan dayao liexianzhi (《上陽子金丹大要列仙志》), which is a document of Quanzhen School (全真道) in later times, regard Shou-zhi Dong as a disciple of Hai-chan Liu (劉海蟾). However, at least according to Ningyang dong zhenren yuxianji, he had n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early Quanzhen School. Whether Shou-zhi Dong actually communicates with Quanzhen School remains debatable. This paper takes Ningyang dong zhenren yuxianji as the main material, and with the help of “Chongxiu sanqingge ji” (〈重修三清閣記〉) and other related materials,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Ningyang dong zhenren yuxianji connects the originally unrelated Dengzhendong (登真洞) anecdote and Shou-zhi Dong stories, while referring to the Taishang jiuyao xinyin miaojing (《太上九要心印妙經》) and other documents written by Guo Zhang (張果) and the legends related to Guo Zhang. Furthermore, “Chongxiu sanqingge ji” focused on Shou-zhi Dong’s story of Ningyang dong zhenren yuxianji and on “Zhang clan teachings of inner Alchemy”(張氏之仙流) and combined them. Subsequently, Quanzhen School focused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i-quan Zhong (鍾離權), Dong-bin Lu (呂洞賓), Hai-chan Liu (劉海蟾), and Shou-zhi Dong; as a result, the relationship of Hai-chan Liu with Shou-zhi Dong was established.
Keywords:“Chongxiu sanqingge ji,” Dengzhendong, Shou-Zhi Dong, Ningyang dong zhenren yuxianji